【心靈】佛家智慧分享:無執和空性是離苦得樂的良藥


佛家所說的苦苦是我們生活中感受到的各種痛苦,佛經中即使沒有指出,經歷了人生的各種歷練或考驗之後,我們也會認為人生是苦的,這有生理上引起的出生的痛苦、衰老的痛苦、疾病的痛苦、死亡的痛苦,也有由社會環境或人性黑洞所引起的愛別離苦,即親愛的人不能廝守在一起;

還有慾望得不到滿足的痛苦,即求不得苦,就是我們平日里所說的所求不能如願;最後是怨憎會苦,就是在俗世做事時,由於人際關係的不和諧導致的仇怨,也就是冤家或仇家。以及五蘊熾盛苦,就是由於五蘊身心的不平衡導致的痛苦。

佛家智慧分享:無執和空性是離苦得樂的良藥

人活著,肉體是基礎,但正是這個肉體讓我們愛不得、恨不能。慾望不滿足痛苦,滿足了還會有心靈空虛造成的另外的痛苦。而肉體中的五蘊是我們接觸世界的入口,也是我們痛苦的直接所在。剔除肉體,消減慾望,人才能走向至高靈魂聖境。


理解了苦苦,那什麼是壞苦呢?

在佛家看來,壞苦就是指我們通常快樂地感受。以佛法的智慧來看,我們所謂的快樂並非真正的快樂,其實質也是痛苦的。例如我們飢餓時想吃,吃飽了就覺得快樂,但如果繼續吃下去,還會覺得快樂嗎?吃飽吃好可以,但一旦吃撐了,就會難受,身體就會出問題。身體髒了,洗澡覺得快樂,但長時間在水里泡著覺得快樂嗎?無聊時看電視玩遊戲覺得快樂,但沒日沒夜地看下去玩遊戲,我們會覺得快樂嗎?問題雖然不一樣,但道理都是相通的。

佛家智慧分享:無執和空性是離苦得樂的良藥

由此可見,我們所謂的快樂,是因為我們有了某種慾望之後,通過外境的刺激得到滿足,從而在心理上出現的暫時的平衡,於是我們覺得快樂,然而吃飯的實質並非快樂,倘若吃飯的實質是快樂的話,那無論吃多少都應該覺得快樂。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當我們帶著強烈的慾望吃饅頭時,吃一個、兩個、三個感到快樂,吃到四五六個時,你會發現此時已由原來的快樂轉變為痛苦了。這種現像在經濟學中稱為邊際效益遞減。吃飯是這樣,世間上一切通過慾望得到的快樂莫不如此,因為這種快樂能變壞,因此稱為壞苦。

苦苦、壞苦之後是行苦。

佛家智慧分享:無執和空性是離苦得樂的良藥

行苦中的行,可以理解為行為,也可以是一種事物之變化,它實際的含義是遷流變化之意。在佛陀看來,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變化,這是宇宙人生的第一大規律,大自然的法則莫不如此。但世人認識不到這種規律,他們無知地追求永恆,渴望長生和長壽。希望身體永恆、家庭永恆、婚姻永恆、事業永恆、人際關係永恆、愛情永恆,事實上世間沒有一樣永恆的東西,世事無常,美好的事物往往是曇花一現,轉瞬即逝。再堅固的事物,也有被時間摧毀的一刻。由於我們的認識與世間的事實相違背,因而就有了行苦。

總之,娑婆世界,一切皆苦。

既然怎麼著都是苦,索性就忘了它。而忘記的最高境界就是無執和空性。如果有生之年,我們理解了佛家的這兩點精髓,並努力做到了,那我們對人生的理解肯定會超越常人。

佛家智慧分享:無執和空性是離苦得樂的良藥

佛家走到最後,就是沒有執念,沒有自我,體驗人生和世界的空性。空性不是什麼都沒有,那是空虛和空洞,空性是深刻地認識到宇宙的變化不居,進而不被那些人世的表象所困擾所執迷。空性之後是跳脫,是涅槃,是萬物合一的寂靜無聲。

無執和空性是離苦得樂的良藥。願你我都能遠離苦痛,遠離無明,活在清醒和充足的當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