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靈魂要定期清理、淨化,不然就會被世俗污染


托爾斯泰是俄羅斯文學歷史的高峰,他很偉大,因為他不僅寫出了《戰爭與和平》這樣的長篇史詩巨著,而且寫出了《復活》這樣的線索雖單一人物結構相對簡單但卻深刻挖掘人性深處事物的靈魂作品。

《復活》:靈魂要定期清理、淨化,不然就會被世俗污染


最近電視劇《不惑之旅》熱播,在好幾個場景中,《復活》成了主人公話題的開場和繼續深入的引子,尤其是男主馬列文,他經常說起大師作家,引用《復活》中的名句來提醒或挖苦女主簡單,給略顯淺顯的劇情增添了文學氣息和哲理思考。

《復活》:靈魂要定期清理、淨化,不然就會被世俗污染

為了更好地認識托爾斯泰,更詳細地了解《復活》,哲學詩畫特意精選了其中的20個名句,一起來品讀提升。

1

靈魂要定期清理、淨化,不然就會被世俗污染,變得麻木而骯髒,侵蝕我們的心靈。靈魂裡的垃圾是使得我們精神生活停滯的重要原因。

2

當肚子餓時,吃東西才有益。同樣,只有當人有愛心時,與人打交道才有益。

3

人好比河流,所有河裡的水都一樣。但是河水有的地方狹窄,有的地方寬闊;有的地方湍急,有的地方平坦。有的地方河水清澈;有的地方河水渾濁;有的地方河水冰涼;有的地方河水溫暖。這就如同芸芸眾生一樣。人的天性不是固定的,而是多變的。人有時表現出善良,有時表現出邪惡;有時表現出熱情,有時表現出冷漠;有時表現出聰明,有時表現出愚笨;有時表現得很真實,有時表現得面目全非。每個人身上都有共同的人性的胚胎。有時表現出一些人性,有時表現出另一些人性,有時變得完全不像他自己,同時卻又始終是他自己。其實他還是他,還是原來那個人。

4

要懂得寬恕,要無數次地寬恕別人,因為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無罪的,沒有一個人不需要寬恕。誰都沒有權力懲罰或糾正別人。

《復活》:靈魂要定期清理、淨化,不然就會被世俗污染

5

那時他是一個誠實而有自我犧牲精神的青年,隨時準備為一切美好的事業獻身,如今成了一個荒淫放蕩、徹頭徹尾的利己主義者,喜愛的只是自己的享受;那時侯他覺得世界是一個秘密,他懷著喜悅和激情千方百計要解開這個秘密,現在他覺得現實中的一切既簡單又明了,一切都是由他所處的現實環境和身體慾望所決定;那時候他認為必需和重要的是接觸大自然,接觸曾經生活過、思想過、接觸過的美好事物(哲學、詩歌),現在認為必需和重要的是人為的規章制度,是和跟同事們交往,跟外界搞好關係;那時候他認為女人是神秘的,迷人的,正因為神秘才是迷人的創造物。現在,除了家裡的女人和朋友的妻子,一切女人的功用都十分明確:女人是他已經嘗試過的最好的享受工具;那時候他不向家裡要錢,母親給他的錢,連三分之一都用不了,他可以放棄父親名下的財產獨自自在生活。現在母親每月給他一千五百盧布,他還不夠用,為了錢他已經跟母親有過幾次不愉快的交談。那時候他認為精神上的人才是真正的我;現在則認為強壯而精力充沛、獸性的我才是他自己。

6

土地不能成為私有財產,不能成為買賣的商品,就像水、空氣和陽光一樣,人人都有同樣的權利享用土地,享用土地給人民帶來的一切好處。

7

一種最常見最普遍的迷信,是認為每個人都有其固定的天性:有善人和惡人,有聰明人和笨人,有熱情的人和冷漠的人等等,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我們可以說,一個人常常是善多於惡,聰明多於愚笨,熱情多於冷漠,也可以是相反。但要是我們說一個人善惡或者聰明,而說另一個人兇惡或者愚笨,那就不對了。而我們往往就是這樣區分人的,這是不確切的。

8

壞事是沒有做,但有過一種比壞事更壞得多的東西,即有過一些可以產生一切壞行為的思想。壞的行為可以改正,可以悔過,而壞的思想卻會產生一切壞的行為。一種壞行為只是為其他壞行為鋪平道路而已,可是壞思想卻拖住人順著那條路走下去,一發而不可收拾。

《復活》:靈魂要定期清理、淨化,不然就會被世俗污染

9

人的生活在多大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思想,在多大程度上順從別人的想法,這是人與人之間的重大區別之一。

10

面對現實中的種種罪惡和人性之劣根,他在《聖經》中找到了答案:人不但不可恨仇敵,而要愛仇敵。

11

承認自己卑鄙,雖然痛苦,但卻讓人心安。

12

對於相信自己,不相信別人,往往會讓生活變得困難,失去援助,但過度相信別人的後果就是放棄精神的自我,而只考慮肉體的自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