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新加坡主權基金成財政支柱!貢獻五分之一收入

 今年美國總統和印尼總統都打算推出國家主權基金,看好利用投資提振國家經濟,而新加坡可說是運用主權基金獲得豐沛報酬的成功案例。




2025年新加坡的財政總收入達到1,499億新幣,其中財政經常收入為1,228億新幣,而淨投資回報貢獻(NIRC)則高達271億新幣,占財政總收入的18.5%。


我國駐新加坡代表童振源表示,換句話說,每5塊錢的政府收入中,就有1塊錢來自國家儲備所設立的主權基金,這已成為僅次於公司稅的第二大財政收入來源。同時,NIRC對國內生產毛額(GDP)的貢獻比例約為3.3%,顯示其對新加坡經濟的重要性。


童振源指出,政府的經常收入主要由稅收、費用與其他收入組成,主要來源包括公司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及消費稅。而NIRC的構成則來自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政府投資公司(GIC)、淡馬錫控股(Temasek)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等機構對國家儲備資產的投資所得,其中最高50%可用於財政支出;另一部分則來自其他國家資產的最高50%淨投資收入


過去20年,NIRC的增長速度驚人。從2005-2008年間,其年均規模僅為29億新幣(占財政總收入的7.6%、占GDP的1.2%),增長超過一倍至2009-2015年的年均80億新幣(占財政總收入的13.1%、占GDP的2.2%),再翻倍至2016-2024年的年均190億新幣(占財政總收入的18.5%、占GDP的3.3%)。


隨著NIRC的快速增長,新加坡的財政收入結構亦發生重大變化。過去,政府財政收入主要依賴公司營業稅、個人所得稅及消費稅,但NIRC的成長速度遠超這些傳統稅收來源。從2005年至2025年,這四大財政收入來源的複合年均成長率分別為7.4%、8.8%、8.6%及11.5%


從占比來看,NIRC對財政總收入與GDP的影響日益顯著。2005年,其占財政總收入的9.0%,2007年降至5.6%,但2009年激增至15.1%,2016年攀升至17.4%,2020年更達21.3%,而2021-2025年間穩定維持在17-20%之間。同樣地,其占GDP的比重也從2005年的1.3%增長至2020年的3.8%,2021-2025年間則保持在3.2-3.5%區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