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富翁與農夫
有一個富翁,背著許多財寶,到處去收買“快樂”。可是他旅遊了十多年,依舊沒有得到快樂。
有一天,他在山路邊休息,遇到一個農夫背著柴草從山林裡走出來。
富翁說,他很有錢,能夠買到很多東西,唯一買不到的是“快樂”。
農夫讓他幫忙背柴草。富翁很少干農活,背著柴草,氣喘吁籲。
農夫說,好了,放下吧,這就是快樂。
富翁把柴草放下來,一身輕鬆,“快樂”順著山里的風,徐徐而來。
哲理總結:
原來,我們總以為把握了機遇、賺了很多錢、得到了很多東西,就會很快樂。殊不知,握緊拳頭,是無法擁有這些的。我們抱著的,不過是“氣喘吁籲”。
人人都有一雙手,也只有一雙手。你握住了金銀財寶,就握不住“輕鬆自由”;你握住了無緣的人的手,就沒有機會牽手真正愛你的人;你握住了這一次發展的機遇,就握不住下一次的機遇。簡單生活,放下執念,快樂自在。
2
蘇格拉底挑戰“世外高人”
有一年,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思想家蘇格拉底手下的幾個弟子參加一項“競賽”,其內容是讓他們去挑戰一位“世外高人”,以高人最後能開口說話為準。據說這位高人以意志頑強、內心堅定而著稱,許多向他發起挑戰的人都以失敗告終。
蘇格拉底的幾個弟子雖然做足了功課,包括使用金錢、嘲笑以及地位等眾多方法來誘惑對方,但高人一直都保持沉默,金口難開。這個結果讓他們失望至極,甚至有了放棄的打算。
一天,蘇格拉底無意中聽到了弟子們的議論,並仔細詢問了他們的方法後,嘆息一聲說:“你們這樣做沒有任何意義。想必你們還不知道無人能夠抵抗的是什麼,那就讓我教給你們吧。”說完,蘇格拉底便和學生去見那個人。
來到“世外高人”面前,蘇格拉底俯下身來,低聲在對方耳邊說:“你還記得之前在你手下學習的那個徒弟嗎?他剛剛被任命為這座城市的掌管者,你以後很有可能要聽他的話,在他手下做事。”
蘇格拉底的話音剛落,“世外高人”便怒髮衝冠,大罵上帝待人不公平。看到一直都不受外界誘惑的“世外高人”,竟然在頃刻間大發雷霆,學生們都感到非常震驚,不知道老師說了些什麼。
回去後,弟子們迫不及待地詢問老師說了什麼,蘇格拉底於是將剛才所說的話又重複了一遍,然後教導弟子們:“人類幾乎可以抵抗一切,但他們總是會嫉妒同僚的勝利,這就是人類最致命的弱點。”
哲理總結:
多數人不會嫉妒差距巨大的人,而會嫉妒和自己地位財富名望差不多的人,也就是周圍的身邊人。前者因為差距太大,跟他們就關係不大,只有後者一旦取得成功,或者超過了他們,他們就立刻感到渾身不自在,因為這讓他們感到自己的無能和愚笨。這就是真實的人性:妒忌和自己一樣的人,畏懼討好比自己強大的人。
3
爺爺與孫子的聊天
很久以前,一對爺孫在河邊聊天。
孫子問:爺爺,你每天讀書,記住多少呢?反正都要忘記,為什麼還看?
爺爺慈愛地笑著說:去把裝煤的竹籃拿來,孫子疑惑,但還是拿來了臟兮兮的竹籃。
爺爺又說:去河裡打點水上來,孫子更加疑惑,但還是照做了。
很明顯,竹籃無法裝水,孫子氣惱地問:爺爺,您到底要我幹什麼?
爺爺說:你再去試試。就這樣反復多次,孫子也沒能打來水。
爺爺這才笑著說:孩子你看看,這還是之前的竹籃嗎?
孫子愣住,之前滿是煤渣的竹籃,因為多次受到清水的清洗,已煥然一新。
爺爺這才說到:讀書就如同竹籃打水,雖然清水從縫隙中流走,表面上什麼都沒得到,但在不知不覺中,人的心靈就像這竹籃一樣已經被淨化得澄澈明亮。
這便是讀書的特性,讀完一本書,立刻得到學識的補充,精神的昇華,幾乎不可能,但每讀完一本書,它都會在暗地裡改變著你。
哲理總結:
余華說過:我對那些偉大作品的每一次閱讀,都會被它們帶走,當我回來之後,才知道它們已經永遠和我在一起了。
每讀完一本書,心靈都會得到一次洗禮,我們以為讀過的書都忘記了,但其實,它對人生的改變是恆久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